今天16教育网小编整理了民族历史高考志愿专业专科 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历史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学院先后开设了一些民族预科班,在其他的一些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也相继举办了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预科班。1996年全国举办民族预科的高等院校达140余所,在校生11622名。预科教育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升入高、中等专业学校学习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已成为主要为少数民族学生举办的独具特色的办学形式,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预科的招生计划都是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有预科招生计划。考生可以根据省级招办公布的分学校招生计划来查阅预科的招生计划情况。报考预科的考生必须要符合预科招生的条件,比如报考少数民族预科的考生必须是少数民族,而且要在本地有招生计划才行。
1984年3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在《关于加强领导和进一步办好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班的意见》中,对有关民族预科班的教学和管理问题做了明确规定,规定预科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着重提高文化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为在高等院校本、专科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预科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一年,学生汉语文基础较差的,学习时间为二年。预科班学生入高校本、专科进行专业学习,其学制与该校本、专科学制相同。民族班招生,在坚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下,从参加当年高考的少数民族考生中录取,可适当降分。但是,要按照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从各地区各民族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降分幅度要适当。民族预科班学生学习期满,政治表现好,经所在学校考试成绩合格的,直接进入有关院校本、专科学习。民族班本、专科学生的专业分配,根据国家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学生德、智、体情况,结合学生的志愿,在预科班学习期满时、由学校同有关省、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协商确定;也可以在招生时根据上述条件,由学校同有关省、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研究确定,具体工作由学校掌握。专业确定后,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得变动。
预科课程往往是由大学的专业教师精心设计的,用以满足该大学以后教学的实际需要。但其课程内容往往还与教授该项目的预科教师共同审定和修改。大学预科课程着眼于为学生将来进入大学后能顺利完成其大学学业提供必备的知识。英语科目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理解、听、说和写作等方面的信心与能力。

请大家推荐几个实用专业给我,是专科。(最好说明理由)
2009年专科热门专业
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迫于就业压力,渐渐地“不重学历重技术”,“不选本科选专科”。 要不要填报专科?有哪些热门专业?专科学校的实力到底如何?
就目前的数据显示,有几个职业拥有巨大就业空间:
热门专业1.教师。
据教育部近日公布的首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指出,我国目前仍处于教育欠发达国家行列,我国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不到43%,高等教育入学率只有13%,而师资不足是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按照“十五”计划的发展要求,高中阶段教育要达到60%的毛入学率,以学生老师比18:1测算,教师队伍的缺口将达到116万人,以普通高校师生比15:1测算,教师队伍缺口也将达到11万人。总之,2005年全国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师资缺口达120多万人。
热门专业2.软件人才。
全球IT业的低迷波及了一系列相关产业,但其中也有例外——IT培训市场就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作为IT领域内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中国对IT专业人才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资料显示,我国目前软件人才的缺口是每年35万人以上,而这部分人才如果靠传统教育模式培养,不仅数量上难以补缺,更远远满足不了我国软件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要求。
热门专业3.医药人才急缺。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急需此类人才.
热门专业4.速记人才。
随着中国经济空前发展,对速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据北京速记协会培训中心的唐老师介绍,由该协会培训的学员没有失业的,北京几家有培养速记人才资格的机构,例如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等,培养出来的速记人才也十分抢手。速记市场上肯定会吸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 热门专业5.特色突出、“人职匹配”的专科毕业生,如海运、高级
护理等专业和有高级技工技能的毕业生也都供不应求。
热门专业5.特色突出、“人职匹配”的专科毕业生。
如海运、高级护理等专业和有高级技工技能的毕业生也都供不应求。
热门专业6.随着北京逐日发展,市政和社区管理、维护的相关专业人才,将有较好的就业空间。
高考及各类招生并不存在自始至终的热门,社会需求、地域性差异等因素决定了学校的招生人数,从而出现相对的“冷”“热”专业的划分。此外,个人的兴趣爱好也可能将“热”变“冷”,反之,将“冷”变“热”。因此最后还是看自己学到了那些知识,自己的能力。
再参考一下下面这个介绍吧
专科20类热门专业大扫描
选专业,就业是导向
专业一:
商务英语
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和涉外部门培养从事外语
翻译、外经、外贸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大学语文等。
专业二:
文秘
主要课程:
秘书学概论、秘书写作学、
公共关系学、office97办公室软件操作、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编辑、普通逻辑等。
专业三:财会类
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胜任工商或金融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
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金融管理的实务工作。
专业四:物流类
主要课程: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库存管理、
采购与供应管理、运输、仓储管理、物流企业管理、
物流管理软件操作等。
专业五:服装设计
主要课程:中外服装史、素描、色彩、平面色彩立体构成、服装材料、服装效果图、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等。
专业六: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业涉及应用软件开发与维护,多媒体设计及制作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理论及体系结构,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维护和计算机的维修与维护。
专业七:
市场营销
主要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属于管理学范畴课程的核心内容。
主要课程:
统计学原理、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原理、市场营销学、
公共关系学、
广告学、消费
心理学、国际贸易事务、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礼仪等。
专业八:师范类
主要课程:除了一些基础学科外,各个专业所学课程并不一样,也各有特色。
专业九:
环境科学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分析
化学、环境
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学概论、环境监测、
环境工程、
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质量评价、环境
法学、水利环境化学、大气污染化学和物理等。
专业十:法学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到公、检、法机关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实习,学习实务操作,获得一些经验,并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主要课程:法学概论、刑法、民法、行政法、婚姻家庭法、经济法以及相关诉讼法。
专业十一:新闻类
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新闻学、
传播学、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法律与新闻职业道德、新闻采访与写作等。
专业十二:旅游
为旅游业培养企业初级管理人员、旅行社
导游员和市场营销人员。
主要课程: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
旅游英语、市场营销、旅游美学、导游业务、旅游法规等。
专业十三:
工商管理
培养从事经济管理,既懂经济又懂技术具有从事企业生产组织、计划经营及掌握现代管理和方法的高级管理人才。
专业十四:
建筑学
主要课程: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建筑力学与结构、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建筑工程定额等。
专业十五:
通信工程
主要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电路知识和计算机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通信系统的原理,然后对各种通信系统如有线电视等研究。
专业十六:
护理学
主要课程:生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药理学、外科护理学、护理
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医学心理学、健康
教育学、营养学、妇产科护理学等。
专业十七:生态学
除了生物学其他课程之外,生态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学习化学、地理学、信息科学、数学等课程。
专业十八:
电子信息工程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
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信息论与密码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及DSP技术、现代通信原理、现代
信息工程系统等。
专业十九:新材料类
新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相关专业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稀土工程等。
专业二十:
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
教育部公布2008年高校部分本专科专业就业率
2008全国普通高校部分本科专业就业率(点击专业名称查看详情)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管理学
2008年就业率80%以上的专科专业(点击专业名称查看详情)
农林牧渔类
交通运输类
资源开发与测绘类
生化与药品类
土建类
水利类
制造类
电子信息类
环保、气象与安全类
财经类
医药卫生类
旅游类
公共事业类
文化教育类
艺术设计传媒类
公安类
法律类
材料与能源类
轻纺食品类
2009年高考指导:近年好就业行业性大学一览
一、石油类行业性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
西安石油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大庆石油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原抚顺石油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原武汉石油化工学院)、
长江大学(原江汉石油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兰州石油化工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等
二、冶金钢铁类行业性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
辽宁科技大学(鞍山钢铁学院)、
中南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钢铁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武汉钢铁学院)、
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钢铁学院)、
东北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上海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原南方冶金学院)、桂林工学院(桂林冶金
地质学院)等
三、机械制造类行业性大学
清华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
燕山大学(秦皇岛)、中南大学(长沙)、
重庆大学、
吉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广西工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理工大学、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
四、铁道运输类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原大连铁道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兰州铁道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中南大学(含原长沙铁道学院)、
同济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原上海铁道学院,现在江西南昌)、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苏州科技学院(含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
五、公路汽车运输类大学
长安大学(含原西安公路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山东交通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原长沙交通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含原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湖北理工大学(含原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湖北十堰)
黑龙江工程学院(交通、测绘、地质等高专合并)
六、船舶工程类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船舶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现在江苏镇江)
七、航空航天类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
厦门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广汉民航飞行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张家界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华北航天工业学院、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桂林航天高等专科学校等
八、电力类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含原长沙电力学院)、重庆电力高专、郑州电力高专、太原电力高专、西安电力高专、山东电力高专、
沈阳工程学院(沈阳电力高专、辽宁商务职业高专合并)、北京电力高专、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含原南京电力高专)、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
九、水利水电类大学
清华大学、
武汉大学(含原武汉水电学院)、
河海大学、
四川大学、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
南昌工程学院(含南昌水电高专)、浙江水利水电高专、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长春工程学院(土木、测量、水利电力高专合并)等
十、工程师范类大学(此类大学毕业的学生一般为中职类学校的教师,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天津工程师院学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广东科技师范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安徽科技学院(原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
十一、地矿类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
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原西安矿业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华东地质学院)、吉林大学(含原长春地质学院)、长安大学(含原西安地质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合肥矿业学院)等
十二、建筑类大学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
天津大学、
东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
十三、外语类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西安外语学院、四川外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大连外国语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吉林华侨外语学院、
黑龙江大学、
大连民族大学、
延边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小语种)、
云南民族大学(东盟小语种)等
十四、财经类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上海
金融学院、
上海商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广东商学院、
广东金融学院、
山西财经大学、
吉林财经大学(长春
税务学院)、山东
财政学院、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工商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
安徽财经大学、湖南商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商学院)、兰州商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河南财经学院等
十五、体育类院校
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
广州体育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
成都体育学院、
西安体育学院

关于广西民族大学的专业
16教育网(https://www.ts16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关于广西民族大学的专业的相关内容。
一本的专业有:
印度尼西亚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泰语,越南语.
二本的专业有:
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社会学类,政治学与行政学,中国语言文学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英语,法语,编辑与出版,历史学,民族学,应用心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公共管理类,公共政策学,国防教育与管理,档案学.
广西民族大学(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创办于1952 年,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是南宁市著名的“花园式单位”和风景名胜区。学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人民政府共建的地方性重点大学,即省部共建大学,也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小211工程)建设高校。
截止2015年3月,该校设有24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学科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广西民族大学现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园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2亿137万元,中外文电子期刊8万多种,馆藏纸质文献总量175万册,电子图书572万册。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8279人,其中研究生1417人,本科生15082人,专科生772人,预科生2247人,留学生830人。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非科研基地),教育部区域研究中心(培育中心)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广西民族大学)基地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广西重点教学实验中心5个(非科研基地),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含培育建设单位)6个,广西科学实验(研究)中心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基地、中心)11个,广西高校校企校地共建创新平台8个,自治区“八桂学者”科技创新平台2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3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2个,形成了一批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学术平台。
截至2014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立项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0门,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2门,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2门;自治区级优质专业12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项目11项;自治区级教学团队6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4个,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学科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2009年以来,承担国家民委教改项目11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92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5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91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9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均有较大提高,在参加的全国科技、文化、艺术、体育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16教育网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性大学发展战略。与17个国家、地区的137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老挝国立大学、印尼丹戎布拉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是首批“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基地”、“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中国-东盟旅游人才培训教育基地”、“东盟国家汉语人才培训中心”、“海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项目”执行学校、“中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高校”、“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考点”、“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考试点”、“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接收院校”和“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培训和选拔院校;泰国教育部在学校建立了泰语水平测试点。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外国留学生1.2万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副总理范加谦、泰王国诗琳通公主、老挝总理波松及国会主席巴妮.雅陶都等东盟国家政要都曾来校参观访问。
以上就是民族历史高考志愿专业专科 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历史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16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教育网:
www.ts16z.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