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俊出生于哪里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16教育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成立于2003年6月,其前身是1973年建校的胜利石油学校。学院隶属胜利石油管理局,实行山东省教育厅与胜利石油管理局双重领导、以胜利石油管理局为主的管理体制。学院占地744.8亩,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7亿元,图书馆藏书73.9万册。
学院现设有油气勘查与
信息工程系、
石油工程系、储运与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气与自动控制工程系、管理工程系等6个教学系和建设工程分院、
交通工程分院、医疗卫生分院3所分院,以及11个机关职能部门和13个科级单位。其中,三所分院均为独立院落,与院本部共同形成了“一本三分”的办学格局。学院现有
油气开采技术、
钻井技术、
油气储运技术、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过程
自动化技术、
应用化工技术、
数控技术、
护理、
药学、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电气自动化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市场营销、
计算机应用技术、
酒店管理、
会计电算化、
电子商务等22个普通高职专业,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001人,从建院到现在已有四届学生毕业。
学院现有在岗职工867人,专任教师345人。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87人、高级讲师63人;硕士51人,在读博士3人,在读硕士5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优秀教师5人,局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2人,局级优秀青年知识分子16人。学院通过《教学工作单项奖评选与奖励办法》、《教学人员岗点工资考核分配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持续加大工资薪酬向教学一线倾斜力度,实行教学效果与岗点工资挂钩,形成了“激励与约束”并举、“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机制留人”并重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学院从企业一线选拔了10名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聘请了78名行业企业的首席技师和技术专家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进一步改善了师资队伍的结构,逐步建立起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优良、专兼结合、能够适应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
在胜利石油管理局的全力支持下,学院持续加大对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仅2006年~2008年,学院总经费支出3.9亿元(包括管理局拨款和学费收入),学院仅在实验实训设施更新改造方面就先后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完善了汽车驾驶与维修训练中心、职业技能训练中心、数控加工中心、焊接技术实训室、护理实验实训室、电气及自动化实训室等校内实验实训室或实习基地;新建了汽驾无纸化考试室、化工仿真实训室、电子阅览室等6个机房,13个多媒体教室和1个语音室;对校园网进行了扩容改造;对图书馆阅览室进行了扩建,建设了大型随书光盘数据库,通过开展馆际合作与石油大学实现期刊数字资源共享,从而使学院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
学院组织力量对35年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经验的文化积淀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校园文化的精神理念进行集中凝炼,提出了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形成了“精钻博采励志笃行”的校训、“惟实求真 严谨创新”的校风、“身正学高、传道授业”的教风、“知行合一专博并进”的学风,创作了“托起能源的太阳”的校歌,设计制作了“油海冲浪”的主题校标,编制了《校园文化手册》。这些文化创作,深深植根于学院的历史和现实,既与石油文化相融通,又体现了学院精神,逐步得到了师生员工的认同和校外各界人士的称赞。精神理念与制度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全院师生员工的导向力、凝聚力、整合力、约束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院办学的软实力。
35年来,学院为石油石化行业和地方培养各类专业人才7万多人,其中,已有8人担任厅(局)级领导职务,247人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36人被聘为局级以上首席专家,涌现出了诸如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中石化集团公司油田企业经营管理部副主任刘汝山,中石化川气东送建设工程指挥部副指挥王春江,中国深圳石油实业公司总经理陶玉春,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副总经理史殿义,胜利油田高级专家李振泉、盛明仁、王永诗等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用人单位对四届高职毕业生的评价为:素质高,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精神好;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强;扎根基层、安心一线、乐于进取。2006、2007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0.55%。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0.6%;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0.5%。机电一体化技术、油气储运技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连续2年就业率100%,钻井技术、油气开采技术专业连续2年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近几年为油田培养高级技工704人,技师112人;毕业生参加中央企业技术比赛和中石化职业技能竞赛39 人次,获奖12 人次;在校生参加地、市级以上的各类比赛59人次,获奖59人次。
学院被授予“全国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先进学校”、“山东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基地”等称号。
作为企业办学,因油而生,依油而兴。学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职工培训以及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满足了油田不同时期生产的需要。学院坚持“企业办学必须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依据油田生产建设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为油田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学院根据油田生产建设需求开展以技能操作、职业岗位训练、新技术与新工艺、职业岗位技术比赛为主要内容的多类型、多层级的职工培训,年培训4500余人次,为油田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贡献;学院发挥人才和设备优势,结合油田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开展技术攻关。近几年取得科技成果14项,获实用性专利25项,并被推广应用,为企业创造利润上千万元。
学院在为企业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的同时,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学校很大的支持,每年提供超亿元的经费支持,投资5000万元建设技能人才训练中心,积极参与学院石油特色专业的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优化、特色教材的编写、“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增强了学校的生机和活力。

孟庆俊出生于哪里
孟庆俊
孟庆俊,男,1962年9月出生于山东曲阜,系孟子73代嫡孙。1983年7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基础部中国共党党史学专业。先后进修于
湘潭大学、
北京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现为胜利油田党建研究所所长、胜利油田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为中国、山东和市党建会、
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国情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理事和研究员。入选山东省优秀青年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山东省政
法学科专家。2003年被山东省高校高评委评为教授。
中文名:孟庆俊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曲阜
出生日期:1962年9月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章丘第四中学高中部
代表作品:研究生《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等数十门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性别:男
个人简介
孟庆俊男,汉族,1962年9月生,章丘市刁镇镇人。1979年6月,毕业于章丘第四中学高中部;8月,到高官寨公社西胡小学任教师。此后,历任刁西、镇中心中学、旧军等校教师、教导主任、校长等职。先后进修于湘潭大学、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现为胜利油田党建研究所所长、胜利油田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为中国、山东和市党建会、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国情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理事和研究员。入选山东省优秀青年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山东省政法学科专家。2003年被山东省高校高评委评为教授。
主要成就
孟庆俊长期从事高校和党校本科和研究生《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等数十门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参与编写了石油石化高校系统统编教材《中国革命史》、《中国革命史辅助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等,上述教材均获石油系统教材编委会和山东省教委优秀教材称号。共出版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编著独著近30部。其中《挑战、改进、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纵论》一书,首次将企业文化、行为科学、
历史学、美学等引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受到了思想政治工作创始人、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张蔚萍教授的充分肯定。《党政干部素质学简编》,首次涉足党政干部素质学领域,出版后反应强烈,两次再版,被石油干部司作为石油系统干部培训教材。《现代企业素质新论》,当年获山东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在党史党建方面,侧重于党的知识分子思想研究,先后发表了《党对知识分子认识的曲折历程》、《浅议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思想》、《周恩来知识分子思想探析》、《刘少奇知识分子思想探析》等。全部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共产党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均被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收录。如,首发于《宁夏党校学报》的《浅议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思想》一文,8600字被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第一期全文转载,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求实》杂志2001年4月发表的《国内外九十年代关于毛泽东的知识分子理论研究综述》,将本文提出的“五要素“观点,作为九十年代国内外研究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的三大代表观点之一。本文也荣获山东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社科联一等奖。2004年2月发表于《胜利油田党校学报》的《领导干部权力监督机制研究》一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共产党》杂志全文转载。在企业文化方面,先后在《中外企业文化》等专业杂志发表《当代中国企业文化特征辨析》、《民族之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透视》、《新千年中国文化的理论建构》等文章数篇。2002年参与研究和策划了“胜利油田观念形态文化”,制定了“胜利文化建设三年规划”。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承担了胜利文化体系、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经营准则等的设计与研究。该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余次。近年来共获国家级奖励3次,省部级10余次。同时还主持、参与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主要有:《胜利文化研究》、《国有大中型企业员工心态调查》、《石油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等。国家级研究课题《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发展对策研究》为主要负责人之一、项目办主任,《中国石油通史》丛书副主编及《中国石油工业21世纪发展对策研究》主编。该成果被国家科技部鉴定为“填补了我国石油通史的空白”、“对我国21世纪石油工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研究成果居于全国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30多年来,为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为国家培养出大批有用人才。197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以来,被评为县、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新长征突击手,5次被评为县、市模范共产党员,3次被评为济南市优秀教师;1983年,评为省优秀教师;1989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其事迹被收录《十年求索十年情》、《’96全国校长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他锐意进取,求精务实,多次承担公开课,所教物理成绩在各种考试中均列全镇前两名。制作的“导入新课”录像获济南市二等奖,物理教学投影片获全国二等奖,并获济南市电教先进工作者称号。担任领导职务后,仍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对学生待之以情,晓之以理,对教师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在管理上依法治校,法情相济,提高了办学水平,促进了教学工作。1994年11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淄博职业学院这所学校怎么样?请客观评价
淄博职业学院是一所很好的高职类院校,
无论从师资力量、专业建设、学校荣誉等方面都很好,具体为:
1、师资力量。学校教师中正高职称101人、副高职称356人,博士47人、硕士865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93.67%。
2、专业建设。学校打造电气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医养健康3个高水平专业群,智慧快递、财经金融、高端化工、生物制药、装配式建筑、新一代信息技术6个骨干专业群,影视动漫、涉外商贸、艺术创意 3 个特色专业群,做到专业与产业高度契合。
3、学校荣誉。学生在国际大赛获奖4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18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86项,省级及以上各类大赛获奖1300余项。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8.60%,企业满意度达97%。
淄博职业学院基本情况简介。
淄博职业学院为淄博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学校,成立于2002年,有65年办学历史。现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校优秀建设单位、国家优质校、全国诊改试点校;
学校还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服务贡献、国际影响力“50强”。
以上内容参考
淄博职业学院——学校简介
16教育网以上就是16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孟庆俊出生于哪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教育网:
www.ts16z.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