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6 20:48:52 | 16教育网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不只是说说而已,在四五千年前,中国已经开始养蚕,使用蚕丝,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中国的刺绣也已经几千年了,是中国技艺和文化的完美融合。苏绣、粤绣、蜀绣、湘绣成为中国四大名绣,每一种里面又分为很多不同的技法。
一直以来,家务活针线活缝缝补补的都是母亲在做,很少有父亲会针线活的,所以大家形成一种刻板的印象,觉得男人做针线活很丢人,其实技艺不分男女。十年前在辽宁街头,一个十七岁的小伙子跟母亲在马路上,看到一个老师傅在现场演示刺绣,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鸟在老师傅的手下渐渐显现出来,小伙一下就被吸引,看了很久都不愿意离开。老师傅还在现场直接让他上手试了一下,亲自体验,针线穿梭的感觉很神奇,他立刻沉浸其中,后来母亲硬拖着他才离开。
小伙叫王见雨,当时孩子读高中。平时在家里,他也经常看母亲绣一些东西,但是他从来不感兴趣,一直都觉得这是女孩子家干的事儿,可是见识了老师傅的高深记忆后,他越来越放不下,跟父母提出要学习刺绣。父母当然反对了,一是当时他正在上学,学业为重,还有就是不支持男孩子学习女孩子干的事。不过王见雨非常坚持,还去拜了老师傅为师,是位满族老师。为了展示自己的决心,他每天练习十二个小时,有时候累了直接躺下就睡,衣服都懒得换,手指头扎得全是伤,他也乐在其中。
越来越熟练以后,王见雨开始自己绣一些作品,小鸟啊金鱼啊还有莲花啊,家人看到他真的是肯学,真的喜欢,就开始支持他,他就干脆不上学了,一心扑在了学习刺绣上,后来还去江苏和四川特地拜师学习了苏绣和蜀绣,融会贯通。刺绣是门安静的手艺,而且可以静心凝神,王见雨也很喜欢这种慢慢完成一幅作品的过程。十年了,王见雨也长大了,他平常会教小朋友刺绣,自己还接受别人的订单,给别人绣一些作品,爱好变成了自己的工作,王见雨觉得自己先在非常幸福。
他甚至都已经做好了以此为业的准备,他自己也暗暗憋着一股劲,想要让其他人看看,零基础的他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对刺绣文化了如指掌。就这样,王见雨开启了一段崭新的、特别的人生。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王见雨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大学作为每个学生学业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数十年来,受到了来自学生本人、老师和家长们的重视。但是,他却果断放弃了。
这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种牺牲,但是他却并不在乎,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相反,他还很庆幸,终于可以专心学习刺绣文化了。
对他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从未接触过的。他此前从未学习过刺绣文化,但是这点小困难并不能难倒他。长时间苦练刺绣的生涯,却让他对刺绣的热爱只增不减,从不消退。
他几乎每天都要练习刺绣数十个小时,毕竟自己本来就是“半路出家”,只有付出更多超乎常人可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刺绣文化。
在别人眼中看似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涯,对王见雨来说,却是甘之如饴、乐在其中的。虽然这过程很难,但是王见雨从来没有轻言放弃过。
不过才两年的时间,王见雨就已经几乎全部掌握了刺绣文化的基本功。他从一个连针都握不好的“糙汉子”变成了一个拿起针来行云流水的细腻的人。
除了继续学习刺绣文化,王见雨还很喜欢凭借自己对刺绣的理解创作一些作品。同时,他也把文化的传承真正做到了口耳相传。他前往学校给孩子们讲解刺绣的故事,还通过一系列现代科技手段、短视频等方式让更多的人注意到刺绣的发展和流传。
皇天不负有心人,王见雨真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刺绣文化。而此时此刻的他,收获更多,他的刺绣技艺也是越来越娴熟,无论是生活中常见的静物,还是花鸟鱼虫等,在他灵巧的手下,都变得栩栩如生,完美灵动。
渐渐地,他的父母看到了他的努力和进步,对他的态度也开始转变,由最初的反对,一直到现在逐渐开始支持王见雨的事业。他们也真的开始把王见雨的选择当作是一种事业来看待,而不是所谓的不务正业,只是一直担忧儿子的情感问题。
只想一直与刺绣相守
自王见雨选择刺绣那一天算起,直到今天,整整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这十年的时间里,王见雨付出了很多无法言表的努力,也收获了来自他人的肯定。
如今,27岁的王见雨已经到了结婚成家的年纪,可他并没有这样的意思,他仍然想与刺绣相守下去。即便现在小有成就,他不仅没有放弃对刺绣的练习,甚至更延长了学习的时间。
经年累月的练习,让王见雨这一双手已经伤痕累累。但是对于他来说,这可能代表的不仅仅是伤痕,还可以算作是努力了这么久的小小勋章。
16教育网(https://www.ts16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凤城一中在辽宁省排名的相关内容。
2023年凤城一中在辽宁省排名是第四名。 16教育网
学校概括: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是辽宁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在全省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学校被国家体委、教育部授予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被辽宁省、丹东市评为模范学校、德育先进学校、文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办学条件:
(1)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学生2600人,教职工180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51人,中级教师85人,获国家、省、市各种荣誉称号近百项,承担了多项省、市科研项目。
(2)硬件设施
学校占地8万平方米,已建成校舍面积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5万册,各种期刊200余种。现有10多个大型实验室和多种专用教室,建立了校园网。学校总资产8000万元,教学科研仪器总值达1000万元。
凤城一中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学校自恢复高考以来,高考成绩一直名列丹东地区前茅,已向上级院校输送各类人才近万名,其中1992年毕业生孙璐以551分的成绩夺得辽宁省文科状元,1999年毕业生朱晨明、张锐分别以622分和652分,598分和650分两次夺得丹东地区高考文理科状元桂冠。
2000年高考实现历史性突破,有4名考生考入清华、北大。2001年高考又传佳绩,毕业生关魁以628分夺得丹东地区高考文科状元。
学校荣誉: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国家体委、教育部授予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被辽宁省、丹东市评为模范学校、德育先进学校、文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科研先进集体等各种荣誉近一百项。
目前,学校正积极向全省“百所示范校”、“全国千所示范校”的目标挺进。
以上就是10年前,那个不读大学,每天花12个小时玩刺绣的辽宁男孩,现状如何?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16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教育网:www.ts16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