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2 15:55:32 | 16教育网
适合文科生报考的大学有四川外国语大学、天津财经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院校,都是实力比较强的院校,非常适合学文的考生报名。
1、四川外国语大学:创办于1950年,位于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外语和涉外人才培养以及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学科方面特色鲜明,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有36个本科专业。
2、天津财经大学:创办于1958年,位于天津市,是一所以应用经济和工商管理学科为主干,兼有文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七大学科门类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3、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位于重庆市,是重庆市特殊教育教师市级培训基地、重庆市汉语国际推广培训基地,是西部教师教育事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文科生适合报考的专业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人文地理学、专门史、旅游管理、特殊教育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系统理论。
4、浙江工商大学:创办于1911年,位于浙江杭州市,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法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已建设成为一所商科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财经类大学。
1、会计学专业
会计学人才需求量大。尽管高校每年培养众多会计人才,但是目前会计市场缺口依然很大,高端审计更是稀缺;会计学的专业性很强,学好会计,也是学得了一技之长,以后不管是在一线城市求发展,还是在三四线城市求稳定,会计学都可以助你找到一份好工作。
2、英语专业
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大学选择英语专业,可以避开其他科目劣势,发挥英语优势,成功逆袭。并且英语是一门基础学科,适用面很广。英语学得好,在找工作考研究生考教师证中都具备优势。
3、市场营销专业
市场经济时代,市场营销至关重要。所以市场营销专业也是二本学生容易逆袭的一个专业。大学不仅教给你知识,也是结识人脉的好地方。一所大学起码有一万多的师生,这些都是宝贵的人脉资源。再加上大学举办了多场招聘会,基本上没有企业不缺市场营销人才的。只要把握机会,谋求一份好工作不难。
2022年一共有626所大学在文科二本招生,其中公办二本大学391所、民办二本院校235所。下面是文科各二本大学录取分数线详细情况:
分数线最高的前5所文科二本大学:西北师范大学(591分)、集美大学(589分)、广西中医药大学(586分)、重庆师范大学(586分)、温州大学(585分)。
分数线最低的十所文科二本大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485分)、长春建筑学院(485分)、黑龙江工商学院(485分)、哈尔滨剑桥学院(485分)、哈尔滨华德学院(485分)、黑龙江工程学院昆仑旅游学院(485分)、湛江科技学院(485分)、辽宁理工职业大学(481分)、上海立达学院(479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475分)。
西北师范大学(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2] 、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由北京师范大学对口支援。 [3]
学校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1958年由教育部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校本部占地面积834亩,新校区占地面积566.6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105.26万平方米;各类学生29586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8105人,博士研究生865人,硕士研究生10170人,留学生446人;有教职工2627人;设26个二级学院,81个本科专业;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16教育网(https://www.ts16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文科生适合报考的大学二本的相关内容。
文科生适合报考的大学二本介绍如下:
文科生适合报的二本院校有:广东金融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北京物资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浙大城市学院、西安邮电大学等。
文科适合上的二本大学有哪些
院校名称 科目类别 批次
天津外国语大学 文科 二本
广东金融学院 文科 二本
云南师范大学 文科 二本
浙江科技学院 文科 二本
陕西中医药大学 文科 二本
安徽财经大学 文科 二本
成都大学 文科 二本
苏州科技大学 文科 二本
广西师范大学 文科 二本
武汉纺织大学 文科 二本
江苏师范大学 文科 二本
湖北师范大学 文科 二本
湖北经济学院 文科 二本 16教育网
北京物资学院 文科 二本
北京联合大学 文科 二本
浙大城市学院 文科 二本
西安邮电大学 文科 二本
嘉兴学院 文科 二本
烟台大学 文科 二本
浙江工商大学 文科 二本
集美大学 文科 二本
广东财经大学 文科 二本
山东中医药大学 文科 二本 。
文科哪些二本值得报考
文科适合的二本: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杭州,创校之初即为我省商业教育之先驱,也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商业专门学校之一。不仅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强大。
还有很多的王牌专业供广大学子选择如: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食品科学与工程、金融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英语、经济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法学等。
文科值得报的二本:北京物资学院
学校的物流专业实力很不错,不过物流专业是一本招生,但是学校的适合二本文科生报考的专业也不少,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参考一些。
以上就是16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适合文科生的二本大学有哪些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教育网:www.ts16z.com适合文科生的二本大学有哪些?1、浙江工商大学(ZhejiangGongshangUniversity),简称“浙商大”(ZJSU),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2、广东财经大学(Guangdong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
文科可以报考的二本公办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海关学院、广东金融学院、上海商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等。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ShanghaiLixinUniversityofAccountingandFinance),简称“立信”,上海市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市击剑专业运动队体教结合改革试点学校,中国产学研合
适合文科生的二本大学及专业适合文科生的二本大学及专业介绍如下:1、浙江传媒学院该校由国家广电总局和浙江省双方共建,“南有浙传”所指的就是这所大学。它涵盖五大学科门类,有3个省一流学科,拥有教职工约1400人,近些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了95%。二本文科最低分:555分。王牌专业:编辑出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传播学、摄影。2、江苏师范大学该校是江苏排名第二的师范大学,仅
2022文科生适合的大学二本有哪些学校文科生适合的大学二本有哪些?适合文科的二本大学有很多,我整理了相关资料,来看一下!文科生适合的大学二本广东财经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北京联合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江苏师范大学、温州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上海商学院、大连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西安财经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河北中医学院、河北经贸大学、大
适合文科生读的二本大学有哪些啊!?1、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简称“浙商大”。1911年,由杭州绅士郑在常先生创办杭州中等商业学堂,即浙江工商大学的前身,这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商业专门学校之一,2004年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现已建设成为一所商科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财经类大学。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商务部和教育部共建的重点大学。2、天津财经大学
四川适合文科生的二本大学有哪些有以下5所二本大学适合文科生。1、成都师范学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2、西华师范大学:简称“西华师大”,位于四川省南充市,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四川省第一所师范类高等学府和全国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3、四川轻化工大学:位于四川省自贡市,是四川省人民政府
适合文科生上的一本或二本的大学有哪些?NO1北京大学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人文学的实力处于无人能敌的地位,社会科学的实力虽不及人文那般不可动撼,但无疑也是全国最强的。国际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大学,去年《泰吾士报》将其在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列为17,极大地增加了吸引力。全国每年30多名文科状元几乎全部流入北大。NO2中国人民大学老牌的文科强校,是建国后中央重点建设的文科大学,社会科学实
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最好的二本文科大学排名第一是浙江工商大学,第二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第三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1、浙江工商大学师资:学校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00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人,正高职称450余人,副高职称620余人,博士151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3人、名誉教授3人、教育部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2024-08-26 22:19:47
2024-03-05 11:25:39
2024-02-04 08:44:38
2024-08-31 11:17:21
2024-09-20 11:28:55
2024-05-14 07: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