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6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两会对全国高考有什么政策,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2016两会对全国高考有什么政策
高考加分项目大幅缩减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按照新政策,2015年1月1日起,将取消“奥赛”等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只保留“烈士子女”等5类全国性加分项目。
取消的6个全国性加分项目:
1.在高中获得“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
2.“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
3.高中阶段获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
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
4.高中阶段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
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奖项。
5.高中阶段获省级优秀学生称号。
6.高中阶段被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
保留的5类全国性加分项目:
1.烈士子女。
2.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3.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4.自主退役士兵。
5.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现行高考政策中,除全国性加分项目外,还包括了95项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而从2015年1月1日起,将取消地方性全部鼓励性加分及大部分扶持性加分。地方性的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将被取消加分。
1.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
2.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
3.确有必要保留的地方性加分项目,要合理设置加分分值,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
4.有关地方要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
逐步实现文理不分科
国务院去年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考生高考总成绩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目前,这一政策正在进行试点。
上海、浙江等省份发布了本地区高考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上海:3+3模式,不分文理。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不分文理;外语一年两考并加入口语测试,另一次在每年1月,学生可以选择两次考试中较好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此外,从2016年起,上海就将取消本科第一、第二批次之分,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浙江:3+3模式,外语和选考均可考两次。考试科目分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分别均为3门。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和外语。语文、数学考试于每年6月进行。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一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及10月进行。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2次,选用其中1次成绩。选考科目由学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7门高中学考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
自主招生将在高考结束后进行针对自主招生中的不规范不透明、“掐尖”抢生源等弊端,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规定2015年1月1日起,所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此外,《意见》明确指出,今年将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现阶段不扩大试点高校范围和招生比例。
自主招生2003年开始启动试点,目前试点高校共有90所,招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2014年选拔录取了2.3万人。
考试方式有变,“赢语文者赢高考”
根据《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其中,高考改革实行后,3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全国统一高考命题的范围将扩大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将扩大使用全国统一高考命题,今年将扩大3个省,明年再扩大7个省。
届时,将有25个省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卷。
最后,本刊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遵纪守法,否则,后果很严重:根据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考生违规的,在报名阶段发现的,取消报考资格;在入学前发现的,取消入学资格;入学后发现的,取消录取资格或者学籍;毕业后发现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学历、学位证书无效,责令收回或者予以没收;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情节严重受到停考处罚,在处罚结束后继续报名参加国家教育考试的,由学校决定是否予以录取。

农民工子女在京高考问题两会可有新说法,孩子是出生在北京,长在北京
没有政策,别说你农民工孩子,孩子父母是老师是商人是白领你孩子是外地户口也没戏
目前估计几十年内都无法解决,因为北京外地人口太多超标严重,国家和北京市都发文要求疏散外地人口调控北京人口了。目前在京外地人你许可他中考和高考毕业又申请要北京户口跟北京人一个待遇,要求越来越多北京无法满足,资源有限。(现在这问题外地在京人员和北京本地人矛盾特大,你外地家长去相关部门申诉去100人第二天就有300北京本地家长去相同部门申诉相反的意见。这事就没办法搞了)。
北京完全放开中考高考北京人口很快就上亿,因为现在上亿外地人都想到京中考高考要北京户口不走了,这个问题不解决那这事就没有解决那一天
国家义务教育不含高中和大学,各城市自己根据情况决定中考高考政策,尤其北京上海这类特大城市
非京籍中考生诉北京教委终审败诉(2014年)自己百度这新闻去··好好看看这新闻内容
当然在京异地高考也没完全放开也有报名限制,有更苛刻的异地高考条件不符合无法在京高考,符合在京高考外地孩子目前好像没资格报本科只能报个高职而已

建议取消英语主科地位?2021两会后会取消英语高考吗?
2021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中,其中许进委员建议取消英语在中小学的主科地位引发了大家的热议。那么英语主科地位会被取消吗?2021年两会后会取消英语高考吗?本文将对这些情况做一个简要介绍和说明。
一、建议取消英语主科地位?
2021年两会如期召开,两会期间许多政协委员提出了建议。根据中青报报道,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三九学社中央委员许进建议:
“ 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 ;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置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
16教育网
会议上许进委员表示,大学生毕业使用英语的人数不到10%,但英语课程占总课程的10%,整体的成果效率不高。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更为成熟,能提供多种语言的翻译且水平不弱于英语六级口语业务。
对于许进委员的建议,外界的讨论非常大,大家对于英语的主科地位看法也不一致。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交流,并且英语作为高考的主科之一,分数占比非常大,加之有些工作需要英语四六级证书。因此
大家在英语学习方面花费的精力非常多,相比之下,中小学“英美体”的教学比例相对较少 。
并且随着课外辅导机构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英语补习机构成立起来,许多家长都为孩子能更上学习办理了补习课程,但这类补习花费是巨大的。在人民网留言板中,就有家长认为
补课费过于昂贵,建议取消或弱化中小学英语课 。
此外,城市英语教学和农村英语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为了提升农村教学质量,国家鼓励、支持专业教师到偏远地区支教或任教。但整体上,
农村的英语教学水平还是低于城市地区
, 在考试时城市考生更有优势。同时,
中小学英语教学侧重英语的听写能力,学生的口语能力相对较弱,并不能在交流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其实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性的交流是离不开英语的
。并且
人工智能的翻译有时与人的思维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学习英语书籍方面,如果自己能掌握英语是更能理解作者表达的意思。并且
人际交流时,大家不可能一直使用机器翻译,
这样的交流是不能很好传达个人情绪的。
二、2021两会后会取消英语高考吗?
许进委员提出了:“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置为高考必考科目”,因此大家想知道2021年两会后会取消英语高考吗?
我认为,
英语作为高考必考科目是不会被立马取消的 。
其实早在几年前,网络上就流传出“2021年高考取消英语”、“2023年高考英语降分”的说法,但近几年官方并没有表示要取消高考英语。
高考事关全国几百万学子的考试,任何改革都是缓慢进行的。英语考试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利于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英语教学是有必要的。并且,如果2021年两会后就取消英语高考,那么高考考试结构必定要做重大改革,这是非常复杂,难以调整的事情。同时,如果英语高考取消了,英语教师、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如何安排也是一大问题。
因此,虽然许进委员对英语高考问题提出了建议,网络上也有部分人表示支持,但英语改革事情是复杂的,需要缓慢进行。所以2021年年会后不会取消英语高考,不过如果此项建议利于社会和教育发展,可能会调整英语现有比重。
以上就是16教育网整理的两会对全国高考有什么政策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16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教育网:
www.ts16z.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