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08 10:11:52 | 16教育网
学院成立于2001年2月22日,由原吴忠师范、吴忠职教中心、吴忠职工中专、吴忠电大分校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现占地25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学院成立时间虽短,但却有50年的办学历史,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90名,专任教师145人,外聘教师25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53名。拥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数码语音室等先进齐全的教学仪器设备,各专业均配备了相应的专业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另附设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图书馆藏书18万册,学生公寓、多功能餐厅、医院等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校园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学院设五系二部即经济管理系、机电工程系、艺术系、外语系、教育系、培训部和中职部,形成了英语教育、计算机应用、商贸旅游英语、财会电算化、机电一体化等18个骨干专业,学制为三年高职、初中起点五年高职、成人大专和三年中专层次,并和本、外地高校联办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3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000余人。 16教育网
16教育网(https://www.ts16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吴忠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史沿革的相关内容。
吴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地名得于明朝洪武初年,是当时灵州守御千户所领十三个屯堡之一,以屯长吴忠命名为吴忠堡。吴忠早在大禹时期就已得到开发。大禹凿青铜峡疏导黄河,并在黄河积成的宁夏平原上修渠种稻。春秋时期为戊狄民族游牧区。秦代以后,各朝代均设置行政机构。秦代在今市辖金积镇设富平县,秦大将蒙恬带领士兵开凿著名的秦渠,引黄河水灌溉农田,秦渠穿越吴忠市区,吴忠依渠修建的秦渠公园,已成为吴忠的一景。到汉代,又开凿了汉渠,从吴忠南部穿越而过,灌溉了吴忠南部的大部分农田。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在今灵武县城西北的河中堡设灵州。北周至隋、唐属灵州回乐县。公元11世纪属西夏国。元、明、清代属灵州。元代开始迁入回回客,明代,大批回民以“屯戎”人的身份安插在灵州。清代,吴忠已发展为灵州南部的大名堡之一和回民聚居区。民国二年设置灵武县,吴忠属灵武县管辖。1949年9月22日吴忠解放,1950年2月成立吴忠市,是当时吴忠回族自治区的首府,1963年改为吴忠县,1983年11月恢复吴忠市。
经济发展与消费:为了加快民族经济发展速度,1993年,市委、市政府大胆提出“建立民族经济发展试验区”的战略构想,被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敞开大门引进技术、资金和人才,积极开展外引内联,分别同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荷兰、芬兰、西班牙、意大利、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进行洽谈,签订了20多个引进项目,已建成合资企业11家。1994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达350万美元,利用外资845万美元。同时,吴忠先后与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个县市20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在机械、化工、轻纺、建材、食品、造纸等方面达成83项协作和联营项目。其中:1994年完成14项,引进资金1002万元。随着这些项目的逐步实施和投产,全市工业生产的实力和发展后劲将会进一步增强。
200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200元,农民人均收入212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