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6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征集志愿怎么填才稳专科?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征集志愿怎么填才稳专科?
1、密切关注,抓紧填报
一般而言,各批次征集志愿的时间比较短,考生和家长要密切关注教育考试院网站,及时获取各批次填报征集志愿的时间,和剩余计划的信息。一般考生所在中学也会及时通知学生。在这里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的,每批次征集志愿的截止时间一到,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将自动关闭,所以考生要尽早填报,不要错失良机。
2、量力而行,服从调剂
考生还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盲目冲高。一些征集志愿中的“好学校”,往往更是抢手,如果分数不占优势,也很难被录取。尤其是参加本科批次征集志愿的考生中,相当一部分是因冲刺名校而落榜的高分考生。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专业的冷热搭配,不要只关注“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应“冷热”结合,使志愿形成合理梯度,提高录取机会。至于服从调剂这块,如果你读什么专业都可以,那就选上,如果对专业有特别的要求,就想读报考的专业,那就不要选,但是也有再次落榜的风险。
3、对比高校计划数和该批次的考生人数
在填报时应注意对比一下高校的计划数和该批次的考生人数,以减少竞争性;对要报读的学校须慎重研究,虽然很多优质的外地院校由于生源严重不足而参加补录,但也有不少是外地高校通过新办、合办、调整等方式扩大办学规模,个别存在名过其实的现象;不要相信招生中介而去花钱买分,更不要因此错过征集志愿机会,误了学业。
4、梯度填写,“稳冲保原则”
第一个征集志愿要冲一冲,报的稍高一点,这样也不枉费自己的分数,第二个征集志愿要稳一稳,就是选一个跟高考分数差不多的学校专业,第三征集志愿要选一个保底的学校专业,就是无论如何也要能走上的,就是选分数低的学校和专业,保证有学校读。
征集志愿一般都能报好几个学校和专业,所以同学们在填报征集志愿时,可以把想去的学校和想读的专业写在最前面,因为录取是遵循志愿的,写在前面就会先录取,否则被不想去的专业录取了也会后悔的。

征集志愿和补录的区别
16教育网(https://www.ts16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征集志愿和补录的区别的相关内容。
征集志愿与补录是高考尚未被录取考生的两大机会,二者看似相同,实则有很多细微差异。征集志愿七八月填报,各批次几乎都能报;补录一般在九月份填报,缺额计划多为三本、专科院校或冷门专业。
1. 志愿填报时间差异
征集志愿在相应批次录取结束后进行,以辽宁省为例,2018年7月中旬填报一次本科提前批征集志愿,7月末填报两次本科征集志愿,8月初填报两次专科征集志愿。而补录则要在9月份开学以后进行填报。
2.征集与补录院校差异
征集志愿的学校包括提前批院校,也包括本科各批次及专科批次,即几乎涵盖了各省所有录取批次。而补录学校则少很多,大多数学校为民办本科、民办专科、独立学院等。
3.缺额计划产生原因差异
征集志愿产生缺额计划的原因主要分三种,一是报考某校学生人数少,未完成招生计划;二是报考某校后因身体或未达到专业分数要求且不服从调剂,学生被退档后容易出现缺额情况;三是某校临时增加了招生计划,所以还要进行志愿征集。而补录则不同,它是学校开学后部分学生没有去报道或退学产生缺额,所以才进行补录。
16教育网
征集志愿和补录的区别
16教育网(https://www.ts16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征集志愿和补录的区别的相关内容。
征集志愿是在招生过程中,原报考这个志愿的人数不够,只能通过再征集志愿,才能录取到计划招生的人数。
补录是在开学后,录取的学生放弃这个学校,在校生人数没有达到招生计划,再补充录取学生就叫补录。
征集志愿与补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时间上:征集志愿是在7、8月进行,而补录则是在9、10月。
在征集志愿阶段,由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布志愿征集时间及批次,而补录则是由院校自行安排,当录取未满额时发布缺额计划。
考生在处理征集志愿和补录时,需谨慎对待,已经录取者不得参加。同时,应关注志愿填报时间、补录院校和相关专业,以提高录取概率。
征集志愿,即高考后为未满额的院校提供的志愿征集机会,通常在统招后、补录前进行,由各地具体情况决定。此环节为落选考生提供重新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机会。
征集志愿的处理应同样认真,第一志愿的填写需慎重考虑。在某些情况下,征集志愿采用平行志愿模式,因此,将最佳选择放在首位同样重要。
以上,就是16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征集志愿怎么填才稳专科?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教育网:
www.ts16z.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