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6教育网小编整理了高考少数民族如何加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问题!!!
1、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都是集中居住在偏远地区和省份,教育水平较低,需要国家出台相应鼓励政策予以扶持。
2、不过少数民族加分对于其它没有加分的考生来讲是缺少公平性的,从高考公平的角度来讲,所有考生都应该没有加分,任何高考加分都应该取消。
16教育网
高考少数民族如何加分
所谓「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实际上是「降分投档」,全国各地对少数民族考生多少都有「降分投档」的优惠,理论上被投档的高校可以不接受。
以下还是按一般习惯说「加分」。
有篇2007年的文章说:
各省招办的民族加分政策不同,有的加5分,有的加10分,有的加50~70分,有的甚至不加分;有的只给聚居地的民族考生加,非聚居地考生不加;有的报省内高校加,报省外高校不加;有的则是降分投档……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种方式。
如果这个描述属实,那么从制度设计看,「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比大家印象里的要公平得多,也确实像我之前说的那样,某种程度上比「整个高考制度」还要更公平一点点。
下面只说新疆,新疆少数民族考生分新疆考生和内高考生两种,内高单列计划单独录取,这个最后讨论。
高考录取过程是这样:
高校出计划——>考生报志愿——>省教育厅投档——>高校录取
高校计划招生阶段:
各地高校对新疆的招生计划分为三类,分别对应
汉语言考生、民考汉考生和民语言考生。
比如,
北京大学本部某年招生计划:
汉语言26人、民考汉4人、民语言0人;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某年招生计划:汉语言176人、民考汉2人、民语言156人。
考生报志愿阶段:
汉族汉语言考生只能报考汉语言计划,无加分;
少数民族汉语言考生(民考汉)可以报考汉语言+民考汉两类计划,有加分;
少数民族民语言考生报考民语言计划,有加分;(大家都有,意义不大)
汉族民语言考生报考民语言计划,加50分。(记不清,不确定是不是只能报民语言,但加分是肯定的,南疆有汉族民语言考生,我没见过。)
民考汉可以报两类招生计划,有两次录取机会,报志愿时,汉族考生填一轮「提前批、一批次、二批次、三批次」的表,民考汉考生填两轮。
比如某年的文科民考汉考生努尔麦麦提·卡卡西,汉语言计划第一志愿填了北大,第二志愿及以下空缺,民考汉计划第一志愿填了人大,第二志愿随便填了个,以下空缺。
投档和录取阶段:
努尔麦麦提·卡卡西的高考分数是595分,当年北大文科投档线是630,省招办为努尔麦麦提·卡卡西加50分后(实际上是投档线降35分),向北大投档。
北大攒人品不退档,但努尔麦麦提裸分只有595,所以不可能进入经院这样的高分院系,最终被该校较为冷门的新传学院录取。
万一努尔麦麦提被北大退档,因其在汉语言计划没有其他志愿,招办会向人大投档,人大在录取中,也是以其裸分595来分配,hmmm,可能就进不了该校比较热门的
新闻学院呢。
至于加分幅度,总结起来大致是这样:
以母语参加高考,不加分(回族加10分);
以非母语参加高考,加50分;
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的小孩(简称二转子^_^),加10分;
非母语的情况,包括维吾尔考汉、哈萨克考汉等一系列「民考汉」,还包括汉考维吾尔、汉考哈萨克、汉考柯尔克孜和汉考蒙古等一系列「汉考民」。

高考少数民族为什么加分
16教育网(https://www.ts16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少数民族为什么加分的相关内容。
完全是照顾性质,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鼓励他们报考,是为了推广汉语方面的应用,方便少数民族多用普通话和汉人交流,如果不采取这样优先的措施,少数民族会觉得自己没有优势,比不上汉人,势必影响他们的报考。
以上就是高考少数民族如何加分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16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教育网:
www.ts16z.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