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的术语“投档”是什么意思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16教育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填报志愿的术语“投档”是什么意思
投档,各地招办根据考生分数、志愿填报情况和各大学在该地的有效招生计划调档比例,把考生档案投放给招生学校。
投档程序
1.在每一批次投档前,录取管理组会同信息技术组写出投档模板书面报告,报分管领导审核并经院长审定后,信息技术组负责设定计算机投档条件模板。投档模板设置应选派两名以上熟悉招生业务且参加数据准备工作的人员承担,并分别负责录入和复核,设置完后由信息技术组负责人检查,签字确认,然后方可开始本批次投档。
2.志愿投档和非志愿投档严格按照事先审批的投档模板由计算机自动投档。不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考生一律不得投档。
3.批量投档前,计划调整人员应认真核对和调整计划,并通过网上录取信息交互平台确认各院校投档比例。批量投档操作之前,要断开与招生学校连接的网络,做好数据备份。由信息技术组负责人下达批量投档指令,批量投档操作由两名投档工作人员共同负责,其中一人负责投档操作,另外一人协助做好投档前的准备工作和投档过程中参数设置的核对和投档后的数据检查。批量投档结束后,由信息技术组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投档数据核对,核对无误后,做好数据备份,开启对院校的网络连接。
4.非志愿投档一律按批件投档。批件投档需由招生学校出具相关报告,说明批件投档考生的招生类型,并经招生院校负责人签名、加盖公章,以示负责。批件由招生学校通过录取系统提交,遗留问题由招生学校处理。批件须报送录取管理组和技术组负责人签字,呈分管领导审核并经院长审定后,方可交计算机操作员执行。投档完成后,投档审批单由操作人员负责保管、整理和封存。
5.在投档过程中,如遇到特殊问题,须及时向小组负责人和主管领导报告。对计算机操作员按照岗位职责,实行身份验证和日志存档管理办法。
投档线
投档分数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即投档比例1:1.2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数线,简称投档线也称调档线或提档线。
高考录取线
高考录取线,又叫省控线,或者叫批次线,每个省叫法不同,含义相同,所谓高考录取线就是指考生想要上某个批次大学必须通过的一条分数线,一般来讲,一本大学的录取线叫重点线;二本大学的录取线叫二本线;三本大学的录取线叫三本线或本科线;高职大专的录取线叫大专线;每年高考的录取线都不相同,主要是由于当年的招生计划和报考人数以及当年的高考试题难易程度来决定。
高校录取
投档是录取的第一步,高校录取一般有四步
1、投档,即把符合该院校招生分数条件的考生的电子档案投递到该院校
2、拟录取,即院校觉得考生符合录取要求,准备录取
3、录取,把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录取到该院校,即代表已经录取
4、退档,省级招生办投档的比例是1:1.1,部分院校为1:1.2,即院校招生计划假如为100人,投档的比例则为110人。那么就会有10个人不能录取,这些档案会被退回到省招生办公室

解密高考录取过程中的“专业术语”
在高考录取期间,很多考生在查询自己录取状态时,往往被一些看不懂的专业术语弄得晕头转向,而打电话向省级招办咨询时,往往又会遇到线路正忙,无人接听的现象。此时,掌握并熟悉一些有关录取过程中的专业术语,即解决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又能让考生清楚明白地了解自己的录取进展状况,鉴于此,编者专门为大家梳理相关“术语”,以期给大家带来切实的帮助。
目前,全国所有省(区、市)的高考考生档案均已实现了电子化,高考录取的过程,也是考生个人档案动态的流动过程。在高考录取过程中,考生档案共分6种状态。
1.正在投档。此状态表示考生的分数达到了自己所填报的院校调档线,档案被成功投出,由于院校端口接收考生电子档案需要时间,所以会显示出“正在投档”的状态。
2.院校在阅。此状态表示考生的电子档案已经成功被投到某所高校,院校已经下载,学校正在审阅查看每一位考生的基本情况,这是一个阅档的过程。
3.预录取。如考生档案状态显示为这三个字,恭喜你,大学有望了。记住,仅仅是有望,不代表已经确定成功录取。当院校将它的录取意见传送给考生所在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录取现场时,计算机界面里会显示考生被预录的院校名称和专业;经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录取检查,审核后,如果同意高校的意见,随后考生的状态就会变成“录取”的状态。
4.录取。此状态表明考生已被正式录取,确认无误。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考生电子档案状态显示“录取”外。考生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还有一个纸质的录取表。当主管部门把这个录取表经过人工审批后,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把考生的正式录取审核名单发送给录取高校备份。
5.预退档。如考生档案状态显示为这三个字,很遗憾,即将面临退档处理。当院校将它的预退档意见传送给考生所在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经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录取检查、审核后,如果同意高校的退档意见,随后考生的状态就会变成“自由可投”的状态。
6.自由可投。参见上述第5条解释。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自由可投分两种情况,一是考生的档案在某一批次第一次投档时,如未投出(考生成绩未达到院校的调档线),考生状态会显示为“自由可投”。还有一种情况是,考生档案被投进高校后,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身体受限”等原因被退档后,也会显示为“自由可投”。
专家教你高考填志愿,选大学专业,欢迎大家加我的微信号chenevin

平行志愿有级差吗 志愿级差与专业级差区别
16教育网(https://www.ts16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平行志愿有级差吗 志愿级差与专业级差区别的相关内容。
专业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时的分数差额。现部分省份已取消专业级差。应对全新的平行志愿报考方式,为考生提供精致化服务和个性化指导。
志愿级差
“志愿级差”全称“院校志愿分数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院校志愿考生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高校规定的志愿级差为20分,第一志愿调档分数线为600分,那么,第二志愿的调档分数线就为620分。 第一志愿生源充足而且规定了志愿级差的院校,省招办按投档比例投完第一志愿考生档案,再按院校提出的志愿级差将第二志愿且分数在级差之上的考生档案投放给学校,由学校审核录取。投档总比例在120%以内。”
简而言之,就是某些高校在招生人数未满时,可以接受非第一志愿的考生,但是会有志愿级差限制。
志愿之间要有级差并非硬性规定,但为不浪费每个志愿,填报高考志愿时在同一批的不同志愿之间留有级差非常必要,这是由高考录取的方式决定的。
专业级差
专业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一学校规定专业级差为4分,学校在分配专业时,将第二专业志愿的考生成绩减去4分后,和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一起排序确定专业。
比如: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规定:录取专业时,按照专业级差的方式录取。专业级差一般为3、1、0,即第一和第二专业志愿级差为3分、第二和第三专业志愿级差为1分,以后专业志愿无级差,录取时以最大程度满足考生专业志愿时的级差分为最终设定值。
平行志愿有没有分数级差
没有,它是按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来的,比如:小A 540分,小B 500分,那么先给小A投档,小A报了“A。B。C。D”四个志愿,那么这志愿是有顺序的,也就是说,先看A志愿是否满足,否,则看B志愿,满足了,C。D志愿就不看了。
也就是说,平行志愿没有分数级差,但是有顺序。
不能忽略专业级差
据介绍,对于设有专业级差的院校,应注意选择专业时尽量拉开梯度。考生在选择学校时,不能只看往年这个学校的最低录取线,而应该看你选择这个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志愿级差与专业级差的区别
志愿级差出现在院校志愿间,比如,考生第一志愿填的是A院校,在A院校录取已满额的情况下,若考生的第二志愿B院校录取未满额,而且愿意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并且没有志愿级差,那么考生的档案就可以被调到B院校。但是,若B院校设有志愿级差,而且考生的成绩不在级差范围内,那么,其档案就不能被调到B院校。
专业级差出现在专业志愿间。考生所填报的第一志愿专业若已录取满额,那么,高校就会查看其第二志愿专业。假如第二志愿专业录取未满额,高校又设有专业级差,那么,高校会根据专业级差来确定是否对考生进行录取。
志愿级差与专业级差都是高校招生录取的两种方式,也是志愿填报的两个专业术语。虽然现在大多数省份,都是采用平行志愿,已无志愿级差一说,但是今天零点高三还是给大家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各位家长考生们,高校招生录取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志愿填报也是一件较难的事,大家一定要搞懂每一个专业术语,以免填错志愿。
16教育网以上就是16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高考填报志愿的术语“投档”是什么意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教育网:
www.ts16z.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