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全国文科一流专业排名 42所“双一流”高校及其一流学科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文科专业就业率排名
文科专业就业率排名如下: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法学、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拓展资料: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
会计学专业在全国多数省份都是志愿填报的热门专业之一。考生报考会计学的主要理由是“好就业,待遇高”。
多项统计调查显示,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0%以上,大大高出全国同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会计学同时也是失业量最大的专业之一。
这种现象说明,劳动力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但由于设置该专业的学校太多、招生规模太大,其毕业生供给量已经持续性超出市场需求。
也就是说,选读会计学专业,毕业后就业机会较多,但竞争也更激烈。在会计行业中,注册会计师是一个含金量比较高的职位,如果能取得这个资格,那在人才市场上就游刃有余了。
它曾经是一个热得发烫的专业。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外商引资、中外合资等项目的不断扩大,懂国际贸易的人才成了许多大公司的“抢手货”。那时候,每年高考时,各高校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往往就是国际经济与贸易。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上个世纪末,国贸人才在市场上就出现了“滞销”的迹象。所幸的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中国加入WTO后与国际贸易组织的接轨,国贸专业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当你看到商场里琳琅满目的货品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外文商标时,当你 看到大街上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名车奔跑时,当你看到你周围出现越来越多的洋面孔时,你就知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还会继续热下去。该专业就业分布最多的地域是: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山东。

42所“双一流”高校及其一流学科
42所“双一流”高校及其一流学科
在选择学科时,家长和考生总是被各种介绍绕的眼花缭乱,目前,以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作为参考依据是众多“标准”里较资深的一项。下面为大家整理了42所双一流及其一流学科,供2019/2020考生参考。
A类
1、
北京大学
理科实力最雄厚,部分文科实力称雄,医学也处于领先地位;综合性大学第一位。
一流学科: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
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考古学、中国史、
世界史、数学、
物理学、
化学、地理学、
地球物理学、
地质学、生物学、
生态学、统计学、力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软件工程、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
预防医学、
药学、
护理学、艺术学理论、现代
语言学、语言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商业与管理、
社会政策与管理
2、
中国人民大学
文科第一高校,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等学科处于第一位。
一流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
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3、
清华大学
工科第一,工科实力远超其他高校;管理、生物学等也处于领先地位。
一流学科: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
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建筑学、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城乡规划学、
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会计与金融、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与运筹学、现代语言学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第一,近年录取分数确实是高。仪器科学、计算机和软件等学科也很强大。
一流学科: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5、
北京理工大学
工科实力很强,国防七子之一。兵器学科排名第一。
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6、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类高校的霸主,优势巨大。双一流赢家之一,9个学科入围一流学科。
一流学科:生物学、
农业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
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
7、
北京师范大学
师范类第一高校,传统名校,地位很高。地理学、心理学、
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排名第一。
一流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语言学
8、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类高校,
民族学第一。其他无太强势学科和专业。
一流学科:民族学
9、
南开大学
传统老牌名校,数学、化学、统计学、世界史等都很厉害。
一流学科: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10、
天津大学
第一所近代大学,工科巨牛,工科各专业比较均衡,化工第一,管理也很有实力。
一流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11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地区第三;当初的四大工学院之一,工科总体实力不错。化工、力学等有优势。
一流学科:化学、工程
12
吉林大学
院校合并后,办学规模大。实力排在东北地区前三,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不错。
一流学科: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C9成员,东北第一高校,国家地位很高,曾经的工科第二,大部分工科专业都很强。
一流学科: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14、
复旦大学
基本上是消弱版的`北大,文科和理科实力雄厚,工科实力一般,综合性大学第二位。
一流学科:哲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现代语言学
15、
同济大学
工科名校,综合实力上海第三。土木工程国内第一,建筑和环境都学科优势也很明显。
一流学科: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
林学、艺术与设计
16、
上海交通大学
工科实力国内前三,医学、生物等学科实力绝对的第一梯队。
一流学科:数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电子电气工程、商业与管理
17、
华东师范大学
师范类第二高校,文科和理科都不错。双一流表现一般,一流学科入选三个。
一流学科: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
18、
南京大学
南大的强大在理科,地质、天文、物理、化学、生物都是国内前几名。
一流学科: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
天文学、
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19、
东南大学
当初的四大工学院之首,工科实力强大。此次双一流大赢家,11个一流学科的数量,一举杀入前十。
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风景
园林学、艺术学理论
20、
浙江大学
工科和
农学实力都很强大,规模大、发展势头猛;
一流学科: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
园艺学、植物保护、基础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招生规模小,学风扎实;理科巨牛,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先;拥有多个国家实验室。
一流学科: 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22、
厦门大学
校园风景巨美;
海洋科学、统计学和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很厉害。
一流学科: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
23、
山东大学
办学规模大,山东第一高校。本次双一流较受伤,一流学科数量只有两个。
一流学科:数学、化学
24、
中国海洋大学
同校名,海洋学科实力强大。双一流中划为A类,实属表现不错。
一流学科:海洋科学、水产
25、
武汉大学
发展迅速,总体偏文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测绘、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全国第一。
一流学科: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26、
华中科技大学
工科和医学都很强大,与同城的武汉大学实力相当。机械、电气、材料、动力、医学等学科排名前列。
一流学科: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7、
中南大学
湖南第一高校,医学、材料、冶金等学科都是国内领先。
一流学科: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28、
中山大学
华南第一高校,发展迅猛。实力较为均衡,11个学科入选双一流,是赢家之一。
一流学科:哲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工商管理
29、
华南理工大学
也是四大工学院之一,发展势头较好。轻工极具优势。化学、材料等也很不错。
一流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学
30、
四川大学
办学规模巨大,综合实力西南第一。医学实力强大,口腔医学国内第一;数学、化学等也不错。
一流学科: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
护理学
31、
重庆大学
综合实力不错,此次双一流的输家,一流学科只有三个,且都是“自定”。
一流学科:机械工程(自定)、电气工程(自定)、土木工程(自定)
32、
电子科技大学
当初的两电一邮,选择电子科大借助985的发展已经有很大优势。电子科学和通信等都是领先的。
一流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33、
西安交通大学
老交通大学的衣钵传人,八十年代排名国内前五。目前机械、能动、电气和管理等学科强势依旧。
一流学科: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34、
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航天航海都很厉害,材料极其出色。双一流表现不理想,仅入选两个学科,航空航天等未入选。
一流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35、
兰州大学
公认最委屈的大学,人才流失和生源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发展。但实力很不错,社会评价很高。
一流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
36、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军中第一高校,神秘而强势,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等学科优势明显。
一流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B类
1、
东北大学
很委屈,工科都很厉害的学校,被划入一流大学B类!
一流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2、
郑州大学
原211中档高校,成功晋级42所一流大学名单,可喜可贺。化学、医学和材料都比较强。
一流学科:临床医学(自定)、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化学(自定)
3、
湖南大学
同样委屈,被无情划入了一流大学B类。化学、机械和土木工程等学科都很有实力。
一流学科:化学、机械工程
4、
云南大学
同样祝贺云南大学晋级42所一流大学名单。民族学和生态学都很不错。
一流学科:民族学、生态学
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受限学科和地域,西农一直招生分数不高。不过农学较有实力,这次也是被无情划入一流大学B类。
一流学科:农学
6、
新疆大学
新疆大学进入42所一流大学名单后,学校发展迎来新的阶段。化学、计算机等专业不错。
一流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定)、化学(自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定)
说明:
1.不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确定的标准而认定的学科;
2.加(自定)标示的学科,是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建议由高校自主确定的学科;
3.高校建设方案中的自主建设学科按照专家委员会的咨询建议修改后由高校自行发布。

各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情况
各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情况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6教育网
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情况
挑大学、选专业是高考报考中的必经之路,面对各类繁多的专业,到底该选哪一个专业才更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情况,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排名
1、南京大学
2、南开大学
3、华东师范大学
4、中央财经大学
5、北京外国语大学
6、天津大学
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中国政法大学
9、吉林大学
10、中央民族大学
11、上海大学
12、苏州大学
1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4、南京师范大学
15、北京语言大学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综合文化素养及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和中外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并获得文秘、师范、影视传播等方面工作技能的专门训练,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主干课程
中国文学类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类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基础写作
毕业去向
(一)深造情况:学生海外留学涵括欧美、澳洲、日本、港澳台等海外名校,境内考研覆盖北京大学等在内的大陆知名高校,进一步深造率达25%以上。
(二)就业去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学生主要到政府机关、教育行业、出版传媒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宣传、教育、编辑、管理等工作,每年的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专业解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师范类大学要为中学语文教学培养教师开设该专业,综合类大学在中文系或文学院也普遍设有这一专业,即使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也设有中文系。一个多世纪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作家、记者、剧作家,对中国人文科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课程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必修的大学公共课程,二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另外,各个学校还会根据本校教师的治学专长,开设一些选修课,比如古典文学方面的某个作家研究,如对杜甫、李白、苏轼、李清照等比较著名的作家所开的专题,某部作品研究的专题,某种文体及流派研究等。在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戏剧、语言等几个方面也会开设和专业相配合的一系列的选修课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侧重地进行选修。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开设历史较长,前人的'研究及今人的开拓,所积累下来的知识很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现在,很多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针对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文字处理有关的工作这一客观现实,大都开设了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课程,使学生掌握办公自动化方面必需的技能。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不但可以丰富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毕业生在文字工作方面能得心应手。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一般文笔较好,思维活跃,可以胜任很多工作。可以在新闻出版系统,例如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单位找到记者、编辑等适合的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宣传部门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
如果你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较强的分析、研究能力,对文学及写作又比较感兴趣,可以选报该专业。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比较平稳,不那么热门,但总体情况还比较好。
发展状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文系的主干专业,最早设立这一专业的是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简称中文系),其前身为京师大学堂的中国文学。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成立“中国文学门”,正式作为文科的一个教学建制。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之后较早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等学府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等,其间这一学科在研究和教学中曾涌现过鲁迅、胡适、刘半农、沈从文、王力、废名等大批著名学者。
建国以后,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很快;另一方面随着民智的启发,文化受到重视,一时间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等,招生规模也逐步扩大。但在六十年代中,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受到重挫,不仅高校停止招生,许多著名专家学者也纷纷受迫害,大量历史文献、论著被损害,这给我国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和教育造成了重大损失。文革结束以后,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变,原有高校恢复了这一专业的招生,并有不少新兴院校陆续增设了这一专业,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又重现蓬勃生机。
目前国际上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状况也已具有一定规模,尤其是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着众多外国学者。截至1985年底,就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所高等学校设立了中文系或中文专业,甚至中小学都开展了汉语教学。另外每年都会有大批留学生、学者到我国研究、学习,国内许多著名学者也应邀出国讲学,而西方的学术精神、学术方法与东方文化相交融,常常摩擦出新的火花,这也很好地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进展很快,目前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专业院校的中文系及相关院系都设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中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文化学院语言文学系等最为著名。在以上院校的中文及相关院系中,很多还开设了硕士点、博士点,以北京大学中文系为例,共有2个研究所、2个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科研重点基地、5个全国重点学科和7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点。在师资力量上,有在编教工126人,其中教授51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员39人,45岁以下教员58人,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本科生6000多名,硕士生1000多名,博士生300多名)。科研成果仅新时期以来22年间,就发表出版了专著约600多部,学术论文450篇。
就目前我国高校汉语言专业的分布来看,大致可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大类,它们在培养方式和方向上有所不同,但专业课程上是相近的,主要有马列文论、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美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论、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民间文学概论、计算机及应用、写作等。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更重视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教学能力训练。
以上就是16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16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教育网:
www.ts16z.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