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院校

什么是马寅初

发布时间:2025-02-12 15:10:56 | 16教育网

今天16教育网小编整理了什么是马寅初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马寅初

什么是马寅初

马寅初(1882~1982),字元善,汉族,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曾担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新中国建立后曾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
马寅初的生平经历
1882年6月24日,生于浙江嵊县浦口镇。

1898年,马寅初到上海读中学(在今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
1901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选学矿冶专业。同年与张团妹结婚。
1906年,赴美国留学。
1910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15年,马寅初回国,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当职员。
1916年,任国立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
1919年,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
1921年,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马寅初任上海商科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第一任教务主任,曾兼任中国银行总司券(总发行人)等职。
1923至1925年,在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任教,教授银行货币和国外汇兑。
1927年,到浙江财务学校任教并任浙江省省府委员。
1928年,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
1929年后,出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陆军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1932年至1936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在重庆大学商学院任院长兼教授,着重研究中国战时经济问题。
1946年9月,到上海私立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任教。
1948年,当选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并先后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51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1960年1月4日,因发表《新人口论》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居家赋闲。
1979年4月19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大学党委召开会议,为其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1979年7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题为《党组织为马寅初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1979年9月,平反后担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并增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1年2月27日,当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顾问。
1981年3月29日,当选为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
1982年5月10日,马寅初因病逝世。
1993年8月,获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
马寅初的主要作品与成就
主要著作有:《通货新论》(1944)、《战时经济论文集》(1945)、《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1958)、《中国国外汇兑》(1925)、《中国银行论》(1929)、《中国关税问题》(1930)、《资本主义发展史》(1934)、《中国经济改造》(1935)、《经济学概论》(1943)、《新人口论(重版)》(1979)、《马寅初经济论文集(上、下)》(1981)等。
早在50年代初, 他就注意并开始研究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实际问题。在著名的《新人口论》中, 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 认为1953~1957年, 中国人口很可能已超过1953年人口普查得出的年增殖率为20‰的结果。如果按1953年统计的20‰的增殖率估算, “三十年后同实际的人口数字一比, 就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并分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 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

1、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的矛盾。他认为, 因为中国人口多, 消费大, 所以积累少, 只有把人口控制起来, 使消费比例降低, 才能多积累资金;
2、搞社会主义, 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 多搞大工业, 搞农业电气化、机械化, 然而, 为安排好多人就业, 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 农业搞低效率劳动, 实际上是拖住了高 速度工业化的后腿;
3、和工业原料的矛盾。大办轻工业可以有效地积累资金, 但是轻工业原料大多数来自农业。由于人口多、粮食紧张, 就腾不出多少地种诸如棉花、蚕桑、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同时, 也由于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 就不能进口很多的重工业成套设备, 影响了重工业的发展;
4、全国人均不到3亩地, 大面积垦荒短期内又做不到, “就粮食而论, 亦非控制人口不可”。他尖锐地指出, 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 不然的话, 日后的问题益形棘手, 愈难解决。政府对人口若再不设法控制, 难免农民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与不满。他提出了定期举行人口普查, 把人口增长纳入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什么是马寅初

兴宁有什么名人

兴宁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宋代,有竭力反对秦桧对金屈膝求和的探花罗盂郊;明代,有佛教临济宗“横山堂”流派创始人何南凤,方志学家张天赋,爱民御史王天与;清代有《罗家通书》创始人罗庆辉,诗人、考据家胡曦,数学家饶宝书;在现代,有民主革命先驱何天炯、何子渊,无产阶级革命家黄文杰、陈但、张中,闽粤赣边区领导人罗屏汉,爱国民主人士罗翼群,起义将领李振,客家研究开拓者罗香林,地震研究科学奠基人李善邦,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如心,新兴版画运动先驱罗清帧,新中国电影开拓者袁文殊,“左联”诗人冯宪章,小说家白危,化学家罗雄才等。他们所处的时代各不相同,但在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建设桑梓文明等方面均作出了贡献

王伯勋曾经说过:“检查一个人的理想之果如何,不是看他从社会上得到什么,而是

16教育网(https://www.ts16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王伯勋曾经说过:“检查一个人的理想之果如何,不是看他从社会上得到什么,而是的相关内容。

王伯勋曾经说过:“检查一个人的理想之果如何,不是看他从社会上得到什么,而是给了人类什么。”

资料扩展:

王伯勋(1900-1983),男,汉族,贵州安龙人。先后毕业于贵州省讲武堂、重庆陆军大学。1920年至1924年,历任黔军排长、连长、营长,1926年加入国民党;1924年至1927年,在广东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副官主任,参加过北伐战争。

1927年至1931年,先后任第1军补充团团长、山东第10军参谋处长、第10军31师1团团长、江苏陆军第10师营长、副团长;1931年至1932年,留学日本;1932年至1935年任第25军第1师参谋长。

1935年7月至1937年,任贵州保安团团长、103师参谋长、步兵指挥官;1941年1月至1944年1月,陆军大学第6期特训班学员,毕业后被任命为远征军第8军82师师长,赴滇西参加了著名的“松山战役”;此后历任荣誉1师师长、103师师长、第8师师长、39军军长;1949年9月任19兵团副司令。

人物生平 16教育网

王伯勋,生于安龙县城富有的书香之家,4岁启蒙于私塾,学业极佳。民国元年(1912),转入新开办的国民小学。民国3年(1914)修业期满,荣获全班第一名,对诗、词、书、画略有所识。次年升入贵阳模范中学,刻苦用功,常名列一二名。

学习正酣,护国、护法运动发生,王伯勋受其影响,决心改文从武,报效国家,信告家人“立志请缨”,并于民国6年(1917),考入贵州讲武堂第二期工兵科。王伯勋认真学习军事和工兵专业,严格要求自己,摸爬滚打,酷似实战,受到教官好评。

在校期间,王伯勋冲破保守势力阻挠,积极参与王文华、何应钦、谷正伦等人领导的贵州声援北京“五四”运动的爱国义举,反对屈辱卖国,要求取消不平等的“二十一条”,归还青岛,抵制日货。

以上就是16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什么是马寅初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教育网:www.ts16z.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什么是马寅初”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