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5 06:38:19 | 16教育网
高考户籍限制就是按照分区定额与原籍应试原则,考生通常情况下都必须在原籍地、以本身所属户籍类别参加高考考试。
自1952年高考制度建立60多年来,高考制度与户籍始终处于一种紧密捆绑的状态,“高考户籍制”成为了中国高考最为显著的制度属性之一。20世纪90年代之前,“高考户籍制”在总体上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有力的挑战。
但伴随着 中国城市化进程 的逐渐推进,人口流动日益频繁, 流动人口 随迁子女的高考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并且越来越严峻。对于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而言,一方面令其返回原籍参加高考具有诸多的不便甚至不可行之处,另一方面在现行高考户籍制下又无法顺利就地高考。
2012年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 义务教育 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对于被社会广泛关注的 异地高考 政策提出了明确规定:各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截至2013年1月1日,已有25个省份出台了“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方案。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无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高考户籍
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外来工随迁子女在城市读书,却不能在城市参加高考,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有的孩子甚至在求学地与户籍地都不能参加高考。
由于户口地域差异与户口 附加值 差异,在招生总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随迁子女考生在当地报考、录取,意味着当地考生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这对当地考生相对不公。这实际上牵扯出 教育公平 特别是招生公平的老话题。
由于多种原因,各地 高等教育 资源配置不均衡。生源数量与高等教育资源不对称的情况客观存在。这本需要教育部做好宏观调控,公平分配资源。但是高等教育资源现实分配图景并不能体现公平。
由于招生体制画地为牢,许多 全国重点大学 越来越地方化,在办学所在地的招生比例高居不下,俨然形成了教育割据的局面。当下,以地域为界限的差别化高考制度越来越成为教育公平的 绊脚石 ,它继续存在下去不合时宜。
2014年7月30日,国新办举行 新闻发布会 介绍《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有关情况。《意见》称,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先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逐步可在当地高考。
春季高考不涉及户籍限制,看重学籍。对于外地户籍考生而言,持有本地学籍即可参加春季高考,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16教育网
春季高考报名需满足以下三项基本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二、身体健康;
三、具备以下学籍条件:持有中等学校(包含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学籍,并有完整的学习经历,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往届毕业生,或具有夏季高考报名资格的人员。
“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中职学校学生,若欲转段报考,需满足过程考核合格、符合转段条件并经过公示无异议的应届毕业生。在春季高考类别中,这类学生有以下两种选择之一报考:
一是仅报考“3+4”转段;
二是同时兼报“3+4”转段与春季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