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5 15:22:45 | 16教育网
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的基本方式大致分为三种:高考前的猜分填报志愿,高考后的估分填报志愿和据分填报志愿。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的整理,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线差法
线差法的“线”是指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叫省控线。例如一本线,二本线等等。线差法就是比较考生线差与院校线差来填报志愿的方法。其中,考生线差是高考成绩与省控线的差值,院校线差就是录取平均分与省控线之间的差值。为避免偶然性,专家建议中采用院校近几年的平均线差(即线差均值)代替某一年的院校线差来比较。
考生的线差超过院校的线差均值,则录取的几率就比较大。
2、 位次法
位次法是指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分科类排名或位次来选择填报志愿院校,如果考生的排名等于或大于所选院校或专业前几年录取考生的排名,拟报院校才有录取机会。平行志愿模式下,高校招生录取是从高到低按照排名来进行的。如果我们选择志愿也这样做,得出的结果就比较具有参考价值。
位次法的机理是在全省考试排名位次相同的考生具有相同的录取实力。如果用来评价院校,那么录取线在全省高考排名位次相同的院校具有相同的录取实力。
3、线差为主,位次为辅
从使用范围来看,大多数人都在使用线差,而非排名。线差法适合各个层次的考生,不管是重点批次,还是普通批次。而通过数据统计表明,排名法在层次靠前的考生中更适用,并不适合所有层次的考生,越往后面这种方法的失效程度越高。
所以应该以使用录取平均分线差均值筛选学校为主,以位次法为辅。在线差法与位次法都能使用的情况下,考生可以优先使用其中一种方法分析,然后再用另一种加以检验,两者的分析数据应该大致吻合。
填报高考志愿方法很多,可根据不同情况先选院校再选专业,或者先选专业再选院校,只要适合自己就好。这里简单谈一谈专业平行志愿填报策略:
1、选择不同梯度的院校。根据考生位次和分数段统计表、各校往年投档线等资料,选择不同梯次的院校。“冲、稳、保”选择院校的办法还是可以使用的。
2、筛选不同梯次的专业。从选定的院校中,根据往年专业录取情况,将其中不喜欢的专业或是估计录取可能性不大的专业删除,筛选出拟报考的不同梯次的专业。
3、根据个人意愿,综合考虑院校性质、地域、喜欢程度等因素,从高到低排列,正式确定志愿。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特别重视院校的招生章程,确保符合报考条件。
1、新高考省市志愿填报与录取投档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志愿;湖北、广东、江苏、湖南、福建均采取这一方式。另一种以“1个专业(类)+1个学校”为一个志愿,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采用该投档方式的省市包括河北、重庆、辽宁。
2、“不可直接套用传统高考模式的录取分数线。”胡向东分析,八省市新高考再选科目实行赋分制,高考分数的分布会不同以往,高校录取又以院校专业组(或专业)为单位,“录取线也会发生变化,直接套用会产生定位不准。”
3、“不可直接对照传统高考模式的‘一分一段表’。”胡向东说,八省市采用“3+1+2”科目设置,会根据首选科目物理、历史对考生分别排序。这与传统高考文理分科排列相似,但因为考生还有2门再选科目不同,首选物理或历史的考生数量不等同于过去理科或文科的数量,因此分数排序又有不同,“直接套用过去文理科排序也会掉坑,要根据上述不同进行科学的换算”。 16教育网
4、“不可直接将一所高校的所有专业都视为同一层次的专业。”传统高考是按院校投档,一所大学有文科和理科两条录取线,校线上再分专业线,专业线差往往并不太大;新高考是按院校专业组(或专业)投档,一所大学设多少个专业组(专业)就会有多少条分数线。胡向东分析,“这些录取线之间可能差距较大,过去的文理两条线的参考价值发生了变化,考生和家长也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16教育网(https://www.ts16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新高考是平行志愿还是顺序志愿的相关内容。
新高考是平行志愿还是顺序志愿:平行志愿
新高考是指中国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的关于高考改革的政策,旨在推进高中教育的素质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在新高考改革中,志愿填报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过去,高考志愿填报是按照顺序志愿的方式进行的,即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分数选择学校和专业,按照排名顺序填报志愿。而在新高考中,志愿填报方式变成了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学生可以同时填报多所学校和专业,并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行选择,而不再按照排名顺序填报志愿。
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志愿填报中灵活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而不受排名和分数的限制。这种方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平行志愿的改变使得高考志愿填报更加灵活多样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而不再受限于排名和分数。
这种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同时,平行志愿还可以避免学生因为填报志愿时的不确定性而造成的焦虑和压力。
然而,平行志愿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对学生而言,平行志愿需要更多的信息收集和比较。学生需要了解各个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就业前景等方面的信息,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其次,对学校而言,平行志愿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招生竞争和选拔困难。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志愿和分数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录取名单,增加了学校的工作量和难度。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教育部和学校都需要做出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教育部应加强对学校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平行志愿制度的顺利实施。
学校可以加强与高中教育的对接,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和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学校和专业。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更加灵活的招生政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录取机会。
总之,新高考改革中的平行志愿填报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促进了高中教育的素质化和个性化发展。
然而,平行志愿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教育部和学校共同努力来解决。通过持续的改革和措施,我们相信平行志愿填报制度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以上就是高考志愿填报的三种方法是什么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16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教育网:www.ts16z.com高考志愿填报的三种方法是什么?方法一:线差法。线差法的“线”是指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叫省控线。例如一本线,二本线等等。线差法就是比较考生线差与院校线差来填报志愿的方法。其中,考生线差是高考成绩与省控线的差值,院校线差就是录取平均分与省控线之间的差值。为避免偶然性,专家建议中采用院校近几年的平均线差(即线差均值)代替某一年的院校线差来比较。考生的线差超过院校的线差均值,则
怎样报考大学志愿填报报考大学志愿填报技巧如下:一、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考生在选专业时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有的考生对外语、数学等学科比较感兴趣,而对于物理、化学等学科并不感冒,这就提示着考生应该选择与自己兴趣相符合的专业。同时,考生还应该考虑自身的优势,比如某些人天生擅长语言表达,那么这样的人就可以选
高考志愿填报的三种方法高考志愿填报的三种方法1、线差法,线差法的“线”是指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叫省控线。例如一本线,二本线等等。线差法就是比较考生线差与院校线差来填报志愿的方法。2、位次法,位次法是指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绩分科类排名或位次来选择填报志愿院校,如果考生的排名等于或大于所选院校或专业前几年录取考生的排名,拟报院校才有录取机会。3、线差为主,位次为辅,从使用
高考志愿填报几大技巧1、考生家长对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像常识、动态、公示、政策等等……例如考生家长起码要知道所在省份有几个批次志愿,每个批次需要填报几所志愿学校,可以报考几个大学专业等等。2、信息和渠道的来源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考生家长可以选择的权威渠道大致这么几条: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及高
填报志愿用位次法还是线差法高考志愿填报线差法与位次法解读填报志愿用位次法还是线差法,高考志愿填报:线差法与位次法解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高考志愿填报:线差法与位次法解读1一、线差法01何为线差线差是指本人高考成绩与高考批次分数线的差值。比如河北省2014年高考理工一批控制分数线为538,二批控制分数线为478。某考生高考成绩为550分,则该生一本线
2022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十大技巧让你低分高就2022年高考已经结束了,下文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填报高考志愿的一些技巧方法,供各位高考生填报志愿时参考!2022高考志愿填报十大技巧1、填报高考志愿利用好“大小年”年,某一年填报该校的人数比计划招生数高出许多倍,直接结果是当年的录取分被抬得很高,这一年称之为大年。小年,由于上一年录取分高,竞争异常激烈,使下年许多
高考圈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志愿填报方法是什么1、认为平行志愿可以多次投档、没有先后顺序对策2、不仔细看招生章程对策3、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对策4、全部填报热门专业对策5、只凭专业名称来选择误区6、不服从专业调剂对策7、平行志愿没有风险对策方法/步骤认为平行志愿可以多次投档、没有先后顺序对策:把平行志愿政策研究透解析:平行志愿的特点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多次检索
高考圈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志愿填报方法是什么?1、认为平行志愿可以多次投档、没有先后顺序对策2、不仔细看招生章程对策3、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对策4、全部填报热门专业对策5、只凭专业名称来选择误区6、不服从专业调剂对策7、平行志愿没有风险对策认为平行志愿可以多次投档、没有先后顺序对策:把平行志愿政策研究透解析:平行志愿的特点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多次检索、一次投档”
2024-12-18 15:09:51
2025-01-02 14:14:30
2024-11-21 00:46:03
2024-12-16 19:20:07
2024-09-25 02:22:34
2024-07-28 00: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