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是高考综合素质评价录取 综合评价录取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高考综合素质评价录取 综合评价录取
“综合素质评价”指的是在每个学期的期末或每个学年的期末,全国各地的中等学校组织的一次对全体在校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的测评任务。综合素质评价来自于2006年教育部对全国的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测评展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
在一些地区,将每位学生在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级(九年级)或高三的最后一次综合素质评价计入中考成绩、高考成绩和学生档案,作为高中录取和大学录取的 参考或录取数据。但一般在大学不进行此项测评。
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分为七个维度(不同的地区或学校结构略有差异),分别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表现能力”。七个维度又分别被分为若干个项目。等级分别为A(优秀),B(良好),C(一般),D(较差),或者给予评分。
扩展资料:
重要性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该学生平时在学校的言行举止、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事。这也是高等院校招生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可忽视。所以”综合素质评价“关系到升学的问题,重要性有时不次于考试成绩。
但由于个别学生有时对某个同学不满或讨厌,可能会出现结果偏差、不公平或恶意报复等行为。因此,最终结果的数据要由班主任老师审查通过,才能计入档案。
如果结果偏差,班主任老师会将其数据修改得更好。特别到了初中三年级,测评结果中不能有“C“等级,更不能有”D“等级,如果有,极有可能会影响到升学问题。所以同学们在校的言行举止应该格外地注意。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综合素质评价
16教育网
什么样的高三学生能参加综合评价
高三学生能参加综合评价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
综合成绩优秀
:
-
这类学生在高中期间的学习成绩通常排名前列,部分高校在招生简章中会明确要求考生的综合成绩排名。
-
综合素质全面
:
-
除了学业成绩,高校还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需确保高中学业水平选考科目全部合格,并且综合素质评价应达到A或B等级。这反映了考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均衡发展。
-
学科特长突出
:
-
尽管多数综合评价招生院校对竞赛奖项没有硬性要求,但持有相关学科竞赛奖项的考生往往更具竞争力。这些奖项可以作为证明考生学科特长的重要依据,增加其被高校录取的机会。
综上所述,高三学生能参加综合评价的条件主要是综合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全面以及学科特长突出。这些条件共同构成了高校选拔综合评价考生的主要标准。
高三必看丨综合评价招生的10大优势、5大弊端以及5大误区,报考仍需警惕!
16教育网(https://www.ts16z.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三必看丨综合评价招生的10大优势、5大弊端以及5大误区,报考仍需警惕!的相关内容。
生涯规划最好的时间是昨天,其次是现在。 ——小明
随着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持续走高,部分省市甚至出现700分上不了清北,600分上不了“211”高校的现象,裸分上名校变得越发困难。然而,“不唯高考论”的多元录取模式成为趋势,综合评价招生成为考生欢迎的招生方式。综合评价招生关注考生的全面素质发展,通过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形成考生综合总分,择优录取。该模式下的优势、弊端以及误区需被客观解读。
综合评价招生是高考改革后兴起的新型招生模式,以“统考 + ”作为选拔模式,更加关注高校自身培养特色和考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其优势包括:选拔模式较合理,高考成绩不再是决定成败的唯一标准;增加学生进入名校机会,高校层次分布较广,能够覆盖优等生和中等生;全面考虑学生素质,能充分判断考生是否具备某一专业领域的综合素养;高考双
保险,提升录取成功率;增加学生阅历,提升个人素养和知识面;增加综合素质优秀人才的录取机会;部分院校提供资助,减轻经济压力;部分专业只能通过综合评价报考。然而,该模式未大面积面向全国,大多数院校仅面向本省招生;侧重考生的全面发展,奖项、证书带来压力;降分效果诱人,但竞争激烈;部分院校招生模式有限制;综评招生仍是少数人的福利。
参加综合评价招生时,需警惕以下误区:必须有学科竞赛奖不等于成功;有竞赛奖项不一定通过;并非只有尖优生才能参加;高三仅花一年时间准备太晚;被录取后不可以转专业。高一提前准备最佳,确保学业成绩的同时完善自身综合素质,适当参加有含金量的比赛,这样才能在高三游刃有余,备战高考。
以上就是16教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什么是高考综合素质评价录取 综合评价录取,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16教育网:
www.ts16z.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